净要素收入

  2017年09月20日  

定义: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,有两个反映经济总量的重要统计指标,国内生产总值(地区生产总值,简称GDP)和国民生产总值(地区收入总值,简称GNPGNI)。GDP是从生产的角度反映国家(地区)的经济实力情况,而GNP则从收入的角度反映国家(地区)的经济实力。两者的差异为生产要素的净收入,即净要素收入。

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、土地和资本。生产要素收入包括:劳动力所有者因提供劳动而获得劳动报酬收入;土地所有者因出租土地而获得地租收入;资本所有者因资本的使用而获得不同形式收入,如借贷资本所有者获得利息收入,股权所有者获得红利或未分配利润收入;同时,政府因直接或间接介入生产过程而获得生产税或支付补贴。

指标解读:对于封闭经济社会来说,一个部门获得的要素收入就是另一部门的支付,因此国内各企业、居民和政府财政等部门的要素收入和支出总量是相等的。但在开放的经济社会中,由于地区间要素收入与支出存在着差异,导致地区外要素收入与对地区外要素的支出存在数量上的差异。如我国从境外企业得到的土地批租收入、三资企业对境外投资方支付的红利、上海股民因购买外地公司股票而得到的红利收入等。由于地区外要素净收入的绝对量有正有负,当从地区外得到的要素收入大于对地区外的要素支出时,要素净收人为正数,GNP会大于GDP;反之,当从地区外要素收入小于对地区外要素支出时,要素净收人为负数,GNP就小于GDP。通常,发展中国家(地区)表现为要素的净流人,GDP往往大于GNP,而发达国家(地区)则表现为要素净流出,GDP小于GNP

计算公式:净要素收入=国民生产总值(GNP-国内生产总值(GDP=从国外得到的要素收入-支付给国外的要素收入=劳动者报酬净要素收入+土地租金的净要素收入+利息的净要素收入+……+生产补贴净要素收入

统计方法:各要素的地区外净收入计算主要根据全市性的统计、财政、税务、金融、人口、工商管理、外贸资料,参照SNA的基本原理综合核算而成。

统计频率:年度